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管理 > 正文

精益管理小故事(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心得)

2024-01-09 16288 0 评论 市场管理


  

本文目录

  

  1.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名人故事
  2. 14个「经营管理小故事」,个个说到精髓!
  3. 5个管理的智慧小故事

一、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名人故事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名人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

  

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启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

  

对待产品质量应该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换位成消费者,如果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也许我们会认为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无需大惊小怪。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

  

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个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xx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启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

  

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

  

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长兄医术最高呢?”

  

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启示】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许多企业悬挂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管理误区。

  

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现象是因为:结果控制者因为改正了管理错误,得到员工和领导的认可;而默默无闻的过程控制者不容易引起员工和领导的重视。最终导致管理者对表面文章乐此不疲,而对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远之。

  

如何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呢?首先,从上到下应当有很强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其次,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标准。再次,用业绩考核改变公司不利局面。第四,客户和员工是最好的质量改善者。

  

二、14个「经营管理小故事」,个个说到精髓!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这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我们每个员工是否也可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做一些持续改进呢?

  

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做到让顾客满意。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这样是可以得到忠诚度极高的顾客。对于我们每个员工来说,只有时刻关注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我们的工作质量才可以不断改进。

  

这也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人想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真的好难。这个故事是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方法呢?

  

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质量管理者的精髓所在。

  

一切都属于那些天天做好准备的人。不要光想着天上能下钞票雨,那是不可能的,凡事靠脑子去想,用双手去做,把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提前预防,把不良的缺憾扼杀在萌芽状态。我们要始终坚信“风险是可以防范的,缺陷是可以预防的”!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差不多”的心态,对于领导或是客户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会觉得对方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

  

对待产品质量应该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换位成消费者,如果买回的酵母做的馒头里吃出一根头发,什么滋味?也许我们会认为10万(或10亿)袋酵母里才有一袋里有一根头发无需大惊小怪。但是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对于吃到头发的消费者来说就是100%。试想,如果什么事情只有99.9%的成功率,那么每年有20,000次配错药事件;每年15,000个婴儿出生时会被抱错;每星期有500宗做错手术事件;每小时有2000封信邮寄错误。看了这些数据,我们肯定都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能在工作中作到100%。因为我们是生产者,同时我们也是消费者。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次料,出的是粗活,所以手工非常粗糙,工艺做得更是马虎。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不可否认,老木匠曾经是一个优秀的人才,给公司创造过很多财富,但最后时刻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忘了职责,后果自负。

  

作为一名员工,责任在先,时时刻刻都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做到善始善终。这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当然自己也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我们的生活也像建房子,如果是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劣质“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移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德国人何以“呆”到这份上。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

  

有一个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寺院的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钟一次。如此半年下来,小和尚感觉撞钟的工作极其简单,倍感无聊。后来,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住持忽然宣布要将他调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住持:“难道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住持告诉他:“你的钟撞得很响,但钟声空泛、疲软,因为你心中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宏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一个人心中无钟,既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小和尚听后,面有愧色,此后潜心修炼,终成一代名僧。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既然有了工作标准就应该很好的去执行它,不要打折扣,不要等到领导认为你不能胜任工作才后悔!

  

公司、各部门、各岗位的培训都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做,就必须定好标准,作好培训!

  

领导------请重视制度和培训,这样才能培养员工,您才不需要这么忙。

  

员工------请遵守制度,这样才能胜任工作,你才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吃惊地问∶“你的名气最大,为何长兄医术最高呢?”扁鹊惭愧地说∶“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觉得他水平一般,但在医学专家看来他水平最高。

  

以上的“病”可以理解为“质量事故”。能将质量事故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进行消除,才是“善之善者也”。

  

预防质量事故,要从“小病”做起。也就是要防患于未然。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对于成功处理已发质量事故的人要进行奖励,同时,更要对预防质量事故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

  

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固本。许多企业悬挂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质量管理误区。

  

造成“重结果轻过程”现象是因为:结果控制者因为改正了管理错误,得到员工和领导的认可;而默默无闻的过程控制者不容易引起员工和领导的重视。最终导致管理者对表面文章乐此不疲,而对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敬而远之。

  

如何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呢?首先,从上到下应当有很强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其次,每个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标准。再次,用业绩考核改变公司不利局面。第四,客户和员工是最好的质量改善者。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又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了,所以再次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个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这是一个典型的本末倒置的例子。他们不是去消除根源——“关门”,而是去加高“笼子。”

  

在作质量问题调查的时候,如果不找到问题的根源,那么,永远无法消除这些质量问题。同时,还将造成企业成本的升高——“加高笼子”。

  

所以,作为质量人,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们的袋鼠笼子关好了吗?”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边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过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容易,提醒自己有时更难。

  

快要倒的墙,它始终是要倒的,不要存任何侥幸的心理。

  

做质量工作也是一样。要时时警惕质量管理中风险,不仅时时提醒别人,也要时时警示自己。同时,对风险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改善并消除,而且要有危机感,尽快解决。不然,一旦风险爆发了,伤及的不仅是公司,也会伤及自己。

  

一位行善的基督徒,临终后想见天堂与地狱究竟有何差异,于是天使就带他到地狱参观。在他们面前出现摆满了佳肴的餐桌。“地狱的生活还不错嘛”。“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一会,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每个人手上拿着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夹得到,吃不到……来到天堂,同样的情景,同样的满桌佳肴,每个人同样用一双长十几尺的筷子。不同的是,围着吃饭的人们,他们互相喂对面的人吃菜,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这则故事体现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上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在9.11事件之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曾悬赏1000万美元捉拿恐怖组织头目本·拉登。9.11事件以后,总统将赏金提高到2500万美元。然而,阿富汗人民却对此无动于衷。后来,美国情报局经过调查发现,并非阿富汗人嫌2500万美元太少,而是在极端贫穷的阿富汗人的心目中,2500万美元是一个空洞无际的天文数字。对于他们来说,解决每天的柴米油盐和生计才是头等大事,至于那些数以千万计的巨额财富,实在是太遥远了——于是赏金变成了1000只羊。一时间,阿富汗人轰动了,他们纷纷钻进山林寻找拉登的下落。一个当地人兴奋地说:“1000只羊!天啊,那是多么大的一群羊啊!我们村子里最富有的人家也只有八只羊。如果能有1000只羊,我们全家几辈子都有着落了。”

  

把握顾客需要是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不能把产品毫无选择地卖给任何一个客户。例如:我们很难把梳子、洗发水和护发素推销给和尚;把保险柜卖给乞丐;把照相机卖给瞎子;把高级音响卖给聋子。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产品都毫无用处。

  

必须时刻关注顾客的需求变化,努力适应并符合其需求。海尔在这一方面是成功的典范。为了适应每一个地区不同的消费群体的不同需要,海尔为北京市场提供技术最高、价格最贵的高档精品;为上海家庭提供小型瘦长、小巧玲珑的“小小王子”;为广西家庭提供有单列装水果用的保鲜室的“果蔬王”。

  

客人到主人家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

  

预防重于救火。客人告诉主人需要“曲突”和“徙薪”,其实就是告诉主人需要预防火灾的出现,因为“直突”和“薪”是产生火灾的重大隐患。只有去除火灾的根源,才能预防火灾的出现。不仅需要提出预防措施,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跟踪改善措施的有效完成。

  

西点实验室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有6只猴子关在一个实验室里,头顶上挂著一些香蕉,但香蕉都连着一个水龙头,猴子看到香蕉,很开心去拉香蕉,结果被水淋的一塌糊涂,然后6只猴子知道香蕉不能碰了。然后换一只新猴子进去,就有5只老猴子1只新猴子,新来的猴子看到香蕉自然很想吃,但5只老猴子知道碰香蕉会被水淋,都制止它,过了一些时间,新来的猴子也不再问,也不去碰香蕉。然后再换一只新猴子,就这样,最开始的6只猴子被全部换出来,新进去的6只猴子也不会去碰香蕉。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培训的重要性和无条件的执行制度。

  

培训的重要性:把好的经验做好培训,让大家共享,培训好了,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大家都会向同一个方向,也是正确的方向使力,这样的团队或公司会战无不胜的。

  

制度就是要无条件执行的。因为制度是经验的总结。不遵守制度是要犯错误或受惩罚的。

  

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生存、发展、取胜,质量将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力量,但什么又决定质量呢?如何提高质量呢?执行!——还是执行!这个“质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质量最有力的发动机,它发动着质量的改进,发动着企业发展。

  

有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收到一封客户抱怨信:我们家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就是每天在吃完晚餐后,都会以冰淇淋来当饭后甜点。由于冰淇淋的口味很多,所以我们家每天在饭后投票决定要吃哪一种口味,等大家决定后我就会开车去买。但自从最近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在我去买冰淇淋的这段路程问题就发生了。每当我买的是香草口味时,我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我买的是其它的口味,车子发动就顺得很。问题听起来很猪头。庞帝雅克的总经理对这封信虽心存怀疑,但还是派了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当工程师去找这位仁兄时,很惊讶的发现这封信是出之于一位事业成功、乐观、且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工程师安排与这位仁兄的见面时间刚好是在用完晚餐的时间,两人于是上车往冰淇淋店开去。那个晚上投票结果是香草口味,当买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车上后,车子又熄火了。这位工程师之后又依约来了三个晚上。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车子没事。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车子也没事。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车子“秀逗”。这位思考有逻辑的工程师,还是死不相信这位仁兄的车子对香草过敏。

  

因此,他仍然不放弃继续安排相同的行程,希望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工程师开始记下从头到现在所发生的种种详细资料,如时间、车子使用油的种类、车子开出及开回的时间…,根据资料显示他有了一个结论,这位仁兄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为什么呢?原因是出在这家冰淇淋店的内部设置的问题。因为,香草冰淇淋是所有口味中最畅销的口味,店家为了让顾客每次都能很快的取拿,将香草口味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至于其它口味则放置在距离收银台较远的后端。现在,工程师所要知道的疑问是,为什么这部车会因为从熄火到重新激活的时间较短时就会“秀逗”?原因很清楚,绝对不是因为香草冰淇淋的关系,工程师很快地由心中浮现出,答案应该是“蒸气锁”。因为当这位仁兄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久,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买香草口味时,由于花的时间较短,引擎太热以至于还无法让“蒸气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即使有些问题看起来真的是疯狂,但是有时候它还是真的存在;如果我们每次在看待任何问题并秉持着冷静的思考去找寻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将看起来会比较简单不那么复杂。所以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反应说那是不可能的,而没有投入一些真诚的努力。

  

做质量的首先要相信顾客的投诉,没有谁闲的无聊,找人投诉玩儿!

  

会投诉的客户才是真的回头客户或者是真诚的客户处事态度,莫若于此!若人人皆有此处事态度,何愁公司经营不好!

  

质量改进工具之一的“头脑风暴法”在分析问题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责”的方法和质量管理原则“基于事实为依据的决策方法”思想在此例中也有所体现。

  

话说有三个老汉有一天碰到一起了,于是就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皇帝身上。第一个是个拾粪的老汉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下令这条街东面的粪全部归我,谁去拾就有公差来抓”。第二个是个砍柴的老汉,瞪了第一个老汉一眼说:“你就知道拾粪,皇帝拾粪干啥?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打一把金斧头,天天用金斧头去砍柴”。第三个是个讨饭的老汉,听完后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他说:“你们两个真有意思,都当了皇帝了,还用得着干活吗?要是我当了皇帝,我就天天坐在火炉边吃烤红薯”。

  

这些老汉们就是想坏了脑子,也不知道皇帝是如何生活的。

  

这个故事对我们从事质量管理和学习质量管理的人能引起深思。由于质量管理象雾霭的朦胧一样,既浩瀚又神秘;但同时质量管理又象空气,经常不经意的出现在每个人的身边;结果如同这三个老汉一样对质量管理并不真的知道却敢遐想的人还真不少。

  

这种遐想如果是聊天还可以,可怕的是有些遐想质量管理的人却有机会发挥他的遐想;结果用对质量管理的这些遐想来代替实际的质量管理,从而引发了质量管理的危机。

  

质量管理第一是人文科学;因为之所以叫质量管理,其主体对象应该是对“人”的行为才称之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按质量目标设计并实施的行为,因而质量管理又与目标形成对应关系。

  

行为与实施的环境紧密相连的,因而质量管理还与实现目标时的环境呈依赖关系。

  

质量管理既是科学,还是艺术;质量管理靠想当然是不行的。成功的质量管理不能复制,质量管理的成功永远来自于创新;而创新则需要知识和艺术的结合。

  

“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注重质量意识的培养,追求人的意识的改变,追求对质量管理方法的普及,全员参与的质量才是真正的质量,参与的人越多,寻求改进的机会就越多。

  

品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也许是直接相关,也许是间接相关。我们不管从事哪个工种,都应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要求和自身岗位的质量职责,并使自己做的每件事符合要求,“我的工作由我保证”这也是对质量的贡献。喜欢这篇文章吗?喜欢的话就分享出去吧!给更多人看到喔!

  

三、5个管理的智慧小故事

1、导语:管理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一门很重要的艺术,我整理了关于管理的智慧小故事,欢迎阅读。

  

2、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3、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4、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5、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6、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7、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8、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9、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10、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11、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12、管理心得: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13、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14、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

  

15、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16、管理心得: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17、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3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爱地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大,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爱地巴为何每次生气都绕着房子和土地绕3圈?

  

18、所有认识他的人,心理都起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直到有一天,爱地巴老了,他的房地又已经太广大,他生气,拄着拐杖艰难的绕着土地跟房子,等他好不容易走3圈,太阳都下山,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他:

  

19、“阿公,你已经年纪大,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人的土地比你更大,您不能再像从前,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啊!您可不可以告诉我这个秘密,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3圈?”

  

20、在孙子的恳求下,他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3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作。”

  

21、孙子问到:“阿公,你年纪老,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跑?”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3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气就消了。”

  

22、管理心得: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负面情绪中,要会想,会转变,用生气的时间去建更大的房子,获得更多的土地!

精益管理小故事(精益管理小故事及感悟心得)


复制成功